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文字新闻
以浒墅关人物视角看尽古镇变迁 纪录片《运河的儿子》受网友热捧
发布时间:2020-09-21    来源: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宣传部

  “古老的大运河蜿蜒于华夏大地,翻卷起一幅幅壮丽的画卷。历史的沉浮、朝代的更迭、城镇的兴衰也镌刻在浒墅关千年流淌的岁月中。潮起潮落中,又涌现出多少感怀的故事。”这一句句唯美的开篇旁白来自于纪录片《运河的儿子》,近日,这部纪录片在腾讯视频平台热播。该片以人物为视角,侧写了运河第一关——浒墅关镇的沧桑变迁,生动摹写母亲河的滋育下,这片热土随历史更迭而洗尽铅华,在改革开放与新时代浪潮中续写华章的感人画面。

  纪录片以土生土长的浒关人——吴是穆为第一视角。他与古镇的羁绊始终与运河之水相连,他常常称呼自己为“运河的儿子”。“大运河穿梭而过,将浒墅关古镇分成了河西上塘街、河东下塘街,而今船来船往,汽笛声依旧......”在吴是穆的记忆里,儿时的运河两岸到处是店铺,充盈着温煦的市井生活气息。他插队时也参与了运河拓宽工程,到后来在浒墅关自来水厂当厂长直到退休。从童年到老年,时光悄悄地在他脸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但随着现代生活的日渐充盈。在这块熟悉的土地上,吴是穆却感到了一丝陌生,从高耸的楼宇与推土机的轰鸣声中,一些东西也在随着时光渐渐消逝——老屋的残垣……他的那缕缕乡愁。其实,吴是穆的这份乡愁,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萦绕心头。看着家乡发展变化,他内心无比激动,但伴随发展,古老的建筑却渐渐拆除,这是生命之根,如果根消失了,精神的家园便会荒芜。那时他在自来水厂工作,趁工作方便喜欢拍照的他拍下了大量的照片。那些被拆去的古建筑常在他梦中复活,他要把它们全画出来,虽然吴是穆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在他的笔触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故乡情怀。

  片中另一位角色——吴连男,是吴是穆的搭档,这位生于浒墅关、长在光福的老木匠以造船为生、以木头为伴,传承了祖上红木制作的绝技。他为人随和、不爱说话,当吴是穆找到他时,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的心愿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吴是穆用钢笔画做草稿,改二维为三维,吴连男以一比一百的比例用红木微缩景观来体现浒关从前的面貌。吴连男身怀绝怀,只需吴是穆提供钢笔画草图或是设计平面图,他就会心领神会,神奇般的呈现出建筑的立体风貌。两人开始分工,吴是穆负责文化挖掘与“工程”创意设计以及作品的组装,吴连男进行精细制作单件,遇到难题一起研究商量,沉下心气,脱离时间与空间的束缚,专注于一窗一瓦的勾勒,他们曾为了完美的呈现一片屋檐而反复打磨了三年时间。在栩栩如生的作品后,是指间的茧与渐渐加深的老花镜片,是用微薄的收入支撑起的一种故乡的情怀。

  他们的微雕作品“国计堂”是明、清时期厅堂类建筑官衙式样的微缩版,雕致精湛、巧夺天工,屋内陈设一一俱现。2018年,吴是穆、吴连男、陈巧云和几名工人在浒墅关南津桥西土原蚕桑专科学校的拆迁现场发现了刻了“国计堂”字样的青石古碑一块,后来被权威部门鉴定为明代“国计堂”碑,这是浒墅关历史文化遗迹的重大发现。

  两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心志如一,守望如初,将对古镇的追忆、感情提炼成一个个亮点,用手中的绝活活化出一件件景观微缩作品,运河古镇在一天天复活。他们在重塑古镇的征途中也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他们无惧艰难,如古运河畔的纤夫匍匐前行着。

  在浒墅关,像吴是穆、吴连男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正是因为这些“运河之子”的努力,熠熠生辉的浒墅关古镇才随源远流长的运河,在浩瀚历史浪潮中随波逐流、奔流不息。

  “大运河从历史深处走来,又将走向遥远的未来。每一则运河的故事都是时代卷起的浪花,云舒云卷、花落花开,永恒的是每一个浒关人的拳赤子心、殷殷故土情......”

上一条: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力的“五大中心” 区领导到综保区调研
下一条:流感疫苗接种忙!浒墅关做好流感季与疫情期的“同期防御”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